中信集团1979年由荣毅仁先生组建。成立以来,中信集团充分发挥了经济改革试点和对外开放窗口的重要作用,通过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探索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形象。目前,中信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较大规模的跨国综合性企业集团。
多元中信
中信集团按照“践行国家战略、助力民族复兴”的使命要求,以“打造卓越企业集团、铸就百年民族品牌”为发展愿景,以“深化国企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融入区域战略”为工作主线,深耕综合金融、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五大业务板块,致力于成为践行国家战略的一面旗帜,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型卓越企业集团。
责任中信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站在中信40年后再出发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秉承“诚信、创新、凝聚、融合、奉献、卓越”的中信核心价值理念,践行“32字中信风格”,不断完善员工管理、环境管理、品牌管理和公益管理,为践行社会责任提供新可能,与国家、与社会、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共创自然与人类的美好未来。
当前语言版本:中文
10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非凡“十四五”:向“新”而行 迈向制造强国》专题节目重点报道南钢,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优秀范例,聚焦“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老厂焕新颜’”的典型经验。
在南京钢铁智能化工厂的智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一笔耐磨钢的订单刚录入系统,30秒内人工智能已经计算出共赢方案:来自澳大利亚、非洲最经济的配矿,加入智慧研发的合金成分,产线自动切换,工人轻点鼠标即可实现智慧炼钢。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徐晓春:我们是一个整个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叫做数字化的产业链生态圈建设,很多客户可以在远端、在工业互联网上直接把订单给录入了。我们按照客户的需求顺时进行交货。
创建于1958年的南京钢铁,走过了从传统钢铁制造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制造的转型之路。2021年12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徐晓春:这是我们的数字工厂。在数字化时代,南钢的每一座工厂在数字虚拟世界中都建立了一座数字工厂,对应着物理世界里面的实体工厂,所有的生产过程都可以远程实时看到。
近1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六轴与桁架机器人协同作业,AGV小车自如穿梭,数以万计的传感器如“智能神经元”密布产线,实时感知、精准调控。数字化赋能下,全流程数据都在围绕“共赢”精密运算,海外矿山的选矿精度更高了;遍布全球的客户快速提供需求,钢厂精准匹配,加工成本下降20%,生产周期压缩了一半以上。
南钢的智能工厂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一个范例。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五年来,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到459.8万个,5G应用在矿山、港口、工厂等遍地开花,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过了1亿台(套)。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打通了工业生产的信息大动脉。
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正在从标杆引领向规模推广转变。目前,我国建成了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取得群体性突破。制造业全面创新升级,产线切换灵活调整、自主调优;设备故障精准预测、远程干预;产品功能按需生成、个性定义,标志着我国制造业迈入全要素协同的智能化新阶段。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在赋能千行百业,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速应用推广,人形机器人正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向“家庭里用起来”“工厂里干起来”进化。
返回电话:86-10-64661710
传真:86-10-64661186
邮箱:g-contact@citic.com
信访邮箱:xinfang@citic.com
地址:中国 北京市 朝阳区
光华路中信大厦
©2015-2022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779-2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27号
请使用IE10及以上内核浏览器,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360最新版等。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