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中信新闻 / 内容

今日中信

中国式科技金融的中信方案

2025-11-07 17:31:00

微信图片_20251107094217_1439_775.jpg

以金融全牌照为基础,中信金控正推动业务从简单“聚合”向深度“聚变”的演进,“化学反应”一经激发,科技金融的实践便拥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文|《财经》记者 陈洪杰

风起于青萍之末。当下,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影响大国博弈的格局。

“抢占科技制高点”已成为中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近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

放眼人类社会工业化的历史进程,金融与工业文明可谓鱼水不分。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中提出了“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的著名论断,工业革命既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金融革命。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体制迫在眉睫。但创新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和高度不确定性。科技企业在进入成长与扩张期之前,至少要跨越应用基础研发、产业化、产品化的阶段,又分别称魔鬼之河、死亡之谷、达尔文海。

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信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措施,提供确定性方案。

这亦成为其他大型金融机构/金控公司借鉴的样本:截至2025年9月末,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管理的基金规模超3200亿元,直接投资孵化科创企业达1100家;累计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1.44万家,覆盖率超94.5%,较2024年初提升34个百分点;中信的两家券商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股权融资承销数量和规模、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数量均位列市场第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早在2023年,中信集团就成立了集团级领导牵头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领导小组,以100%全覆盖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为目标,统筹提供全金融牌照、全周期产品、全场景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朱立群告诉《财经》记者。

数月以后,在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国家金融发展框架,并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将科技金融列于首位。随之,中信的科技金融也经过多次迭代,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科技金融专项行动并制定行动方案,着力提升精准识别对接、股贷债保联动、产品整合创新、跨境出海服务、生态协同构建、动态数字风控等多项能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作为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整合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中信消费金融等金融全牌照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充分释放综合金融的倍增效应,为行业发展提供中信范式。

更独特的是,以金融全牌照为基础,中信金控正推动业务从简单“聚合”向深度“聚变”的演进,“化学反应”一经激发,科技金融的实践便拥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不仅如此,中信还能够协调中信重工、中信戴卡、中信金属、中信出版、中信建设等实业子公司进行联动,为高精尖科技企业快速嫁接应用场景、贯通产业链资源、拓展业务边界,创造远超期待的价值。

全周期创新:特色服务升维

在2025年蛇年春晚舞台上,身着花袄的宇树科技机器人能随音乐即兴起舞,赚足眼球。成立之初,这家公司仅有不到五人团队,但经过九年发展,已蜕变为千人规模、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

这离不开中信的坚定支持,作为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的参投企业,宇树科技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中信集团展台上已经亮相。另外,中信证券作为辅导机构,正于2025年10月至12月对宇树科技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协助公司进行IPO相应事项。

一般而言,科技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需资金属性不同,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但中信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针对企业在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时期,均能提供相应产品服务。

对于种子期,除交易结算、工资代发等基础服务,中信推出股权投资布局早期权益,搭配科技人才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特色融资产品,同时以企业年金、企业团险构建福利保障体系,实现早期“股权+融资+保障”的独特组合。

针对创业期,中信引入投资机构、资本运作咨询赋能资本路径,推出科创e贷、积分卡贷款等差异化信贷,叠加国际结售汇、跨境融资等服务,解决企业扩张期融资发展痛点。

面对成长期,中信聚焦直接融资,提供上市辅导、保荐承销全流程服务,制定具体上市计划、员工持股方案,开展并购重组交易撮合,通过上市接力贷、科创固贷、战略配售融资等工具,助力企业产业化升级。

聚焦成熟期,除上市相关服务,中信推出回购贷、并购重组融资、债券融资、信托融资等产品服务,搭配服务信托、市值管理等工具,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企业家办公室”开创了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的服务模式,构建“人-家-企-社”体系:“人”着眼于个人财富管理、保障规划、股东融资,中信定制专属财富管理方案,整合资产配置、税务规划服务,并搭建行业研究平台,助力扩宽经营视野。

“家”着力于财富传承、子女成长。中信提供家族信托、遗产规划等传承服务,联动医疗资源落地家庭健康保障,助力家族财富赓续传承,为企业家提供子女教育方面增值服务。

“企”则立足于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经营管理及投融资。中信还整合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期货等领域专业服务能力,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破解企业发展痛点、堵点,陪伴企业成长。

“社”着重于慈善公益及社会责任投资。自2023年9月,中信发挥旗下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创设能力,发行慈善主题“中信创品”,跟200多万客户一起,将产品超额收益捐向帮扶区县的教育领域,累计捐赠超1000万元。

在朱立群看来,“中信企业家办公室”为企业家围绕企业家个人、家庭、企业与社会多维需求,构建了涵盖财富传承、产业创新与社会贡献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在公益领域,通过慈善信托、慈善理财等专业化方式,协助企业家参与公益项目,支持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方向。同时依托科创企业孵化,助力企业家布局前沿产业,有效带动就业提升与产业链升级,最终实现个人抱负、家庭福祉、企业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协同共享与价值共创。

全牌照协同:一站式金融

中国金融体系在股权融资、贷款融资、债券融资、融资担保等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缺乏全面联动的多元化、接力式服务。

而在实践中,中信金控整合子公司产品服务,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各业务板块优势以及加强协同服务等方式,实现股贷债保的全面融合与协调互促。

以联影医疗为例,最早是由中信证券研究员通过行业研究挖掘,随后推荐给业务团队开展合作对接。伴随企业从初创期一路成长为医疗影像领域的龙头企业,中信金控联动各子公司提供股权投资、IPO保荐、科创债发行、商行综合服务等。

诸多一站式服务的典范,得益于中信金控推动机制的持续深化。“我们通过构建‘1+4+7’财富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并延伸设立投行子委区域分会、企业家办公室区域中心等区域融合服务机制,推动子公司服务方案共创、活动共办、案例共享、品牌共塑。”朱立群表示。

目前,“股贷债保”联动在中信这块土壤中,已经开花结果。在“股”的方面,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管理基金规模超3200亿元,孵化科创企业1100家,针对创新型企业,通过中信股权投资联盟构建从早期股权投资、初创期信贷支持、成长期上市辅导,到成熟期并购重组等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条,支持宇树科技、联影医疗、晶泰科技等企业发展。

截至2025年9月末,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在服务A股及H股市场的上市定增、回购增持、并购重组三大业务领域,均居于市场第一,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股权融资承销规模也在市场首位。

在“贷”的方面,中信银行打破传统授信逻辑,构建评估企业技术、潜在能力和未来价值的“第四张报表”,针对科技型企业特色及发展痛点,量体裁衣,创新科技金融信贷产品。

在“债”的方面,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依托投研队伍,形成“行业研究、股债融资、风险管控”全流程特色服务体系。今年1月-9月,这两家公司科技创新债券承销规模达到2957亿元,分列市场前两位,落地一系列市场首单、最大单业务。

在“保”的方面,中信银行等子公司对接政府部门及担保机构,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担保兜底机制;中信保诚人寿发挥保险领域专业优势,创设专精特新企业专属团体保险,首批服务客户164家。

让市场称赞的是,中信进一步延伸科技金融服务链条:发挥金融救助作用。例如最近中信金融资产推动某第三方支付领域公司破产重整,助力困境企业重新起航,成为全国破产重整新规后的首个借鉴案例。针对流动性资金严重紧缺、到期债务无法偿还、核心资产被质押等困境,中信金融资产紧抓企业核心资产,在存量债权基础上,通过精准归集债权,有力提升了债权集中度和话语权,推动破产重整进程。

“在此次救助中,中信展现了强大的内部协同与精准分工能力:中信金融资产作为主导方,通过收购中信银行等相关债权,为企业破局;同时,引入中信资本作为战略投资人进行产业赋能,并由中信证券担任财务顾问负责方案设计与价值挖掘。这种高效联动,为困境企业的再生与价值飞跃构建了闭环保障。”朱立群称。

全流程赋能:贯穿“募投管退”

科技初创企业是激发原始创新、催生颠覆性变革的核心支柱,对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至关重要,是构筑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支撑。

然而,处于前沿领域、早期阶段的科创企业,失败率较高,还具有无形资产占比高、信息不对称性强、现金流较长时期为负等特点。

股权投资基金则通过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可以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提供桥梁,即使部分科创项目不及预期,最终基金综合绩效仍然会较佳,这在制度上保障了大量长期资本源源不断投向科技初创企业。

中信股权投资联盟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建立深化联动机制,持续扩大股权投资生态圈:完善常态化对接机制,分类组织与央企创投机构、境外资本等专项对接活动,多渠道拓宽股权创投基金资金来源;与社保基金、产业基金、地方引导基金等长期资本联动;对接各部委、地方政府,紧跟政策引导,交流相关合作。

股权投资基金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围绕“募投管退”全链条的优化支持。在募的环节,中信用好自有资金投资的同时,通过资产管理等渠道,提供基金募集支持;与地方投资平台及产业龙头联合募资设立基金,提供多种投资基金模式。

朱立群告诉记者,尽管各股权投资机构在风控体系与标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性,但其核心策略呈现出显著的共性:首先是确保投资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其次是基于企业禀赋进行价值判断,着重评估其技术壁垒、发展潜力、研发实力、团队人员、企业经营理念及治理架构等方面,以精准识别具备巨大成长潜力的标的。

在“管”的环节,中信采取管理赋能、金融赋能、产业赋能。以中信股权联盟的被投企业鹰瞳科技为例,它是中国首批投身于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提供早期检测、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早在2018年,中信证券投资便率先对鹰瞳科技进行股权投资,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了重要保障。2018年至2021年,中信保诚人寿成为鹰瞳科技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基于保险业务,在慢性病早期筛查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合作范围覆盖中信保诚人寿近20个分支机构,遍及10个省份。

“募投管退”全链条闭环高效运行的关键,还在于退出渠道的通畅。中信构建起覆盖一、二级市场的全品类退出通道:境内外IPO退出;对接地方政府、中信集团实业板块产业合作伙伴等资源,通过FA(财务顾问)业务为企业退出提供市场化撮合。“此外,中信体系内两大主体发挥着关键作用:资产管理公司联动各类出资方,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解决方案、降低盲池风险,并直接收购股权资产;中信银行则利用信贷资金,为被投企业的大股东提供股权回购等关键资金支持。二者协同,共同为投资闭环的顺畅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朱立群表示。

全球化布局:赋能企业出海

受地缘政治因素、市场饱和、资源获取、技术发展等影响,包括科技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开始接受出海的洗礼。

“不出海就出局”已经成为共识,但“乱出海就会出事”。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商业文化和法律环境存在差异,企业在评估境外展业状况时面临困难,需要专业支持。

经过46年发展,中信的业务涉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信以中国香港为国际业务桥头堡与主阵地,在金融领域共有10家主要在港子公司,总资产超7000亿元,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

进一步来看,首先,中信集团、中信金控和各子公司统一思想,对国际化业务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中信集团在2024年提出“要出国、找中信”“来中国、找中信”服务品牌,2025年整体推动“信·香港”工作,加大对国际业务的投入。中信银行国际业务一直保持市场领先,是传统优势领域之一;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公司均在加大境外业务投入,强调国际化战略。

其次,中信金控牵头建立相关融融协同工作机制,通过中信金控财富管理委员会投行子委香港区域分会和中信企业家办公室香港区域中心,有效整合集团内各金融牌照资源,确保“一个中信、一个客户”的服务理念落地执行。

再次,中信拥有完善的全球网络布局:中信银行的国际业务版图覆盖信银国际、信银投资、阿尔金银行等重要境外平台;中信证券作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最广的中资投行,分支机构遍布全球13个国家;中信建投证券将中信建投国际作为进军国际资本市场的旗舰,正在全面布局海外业务;信惠国际、华融国际等专业平台各司其职。

另外,具备产融协同优势。中信戴卡、中信矿业国际、中信重工、中信资源、大昌行、中信欧洲等实业板块公司均在海外有所布局,可为相关领域企业出海提供支持;中信智库及中信咨询提供专业的行业研究和国别风险评估。

“咨询先行+资源集成+链式赋能+生态合作”模式,是中信在跨境金融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框架。

朱立群表示,其中,咨询先行是起点,通过“融智+融资”双轮驱动,为客户提供前瞻性解决方案。她举例称,在“德国企业南京行”活动中,中信联合南京市政府为德企在跨境业务启动前,提供风险评估、政策解读、市场调研等增值服务。

资源集成方面,中信依托“金融全牌照+实业广覆盖”的独特优势,形成“一站式”跨境服务能力。例如在服务合见工软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时,中信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支持其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国际化战略。

链式赋能是中信模式的核心竞争力,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闭环,通过支持企业端全产业链,助力客户实现全球布局。例如服务像宁德时代这样的“链主”企业时,中信通过供应链金融会向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延伸,激活整个产业链等。

生态合作方面,中信通过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开放共赢的服务生态圈:在政企合作上,与地方政府共建跨境服务平台;在同业合作上,与渣打银行等国际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跨境支付、绿色金融等领域展开深度协作;在产业合作上,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行业生态圈;在跨界合作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

时代浪潮奔涌。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债券发行等工具的统筹协调,以及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战略性介入,以中信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新图景正徐徐展开,奋力为创新的沃土灌溉出良性生态。

返回

相关资讯

中信集团在中国品牌价值TOP100榜位列金融类第3名

2025-11-06

点击了解更多

中信股份明晟ESG评级跃升两级至“A”级

2025-11-06

点击了解更多

中信戴卡成功研制国内首款真空高压铸造机器人骨骼部件

2025-11-05

点击了解更多

中信重工助力神舟二十一号成功发射

2025-11-04

点击了解更多

中信海直圆满完成十五运会火炬空中传递

2025-11-03

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