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中信新闻 / 内容

今日中信

实招硬招 护航发展:中信集团推出29项举措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2022-06-10 17:38:45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中信集团制定推出29条举措,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护航高质量发展。


金融板块推出14条举措


一、积极落实疫情纾困政策

用好展期等各项政策工具,支持保市场、保就业、保民生。一是按市场化原则,通过提供中长期贷款、降低利率、展期或续贷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二是及时优化信贷政策,区分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区分受疫情影响人群的短期还款能力和中长期还款能力,对其存续个人住房等贷款,通过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房贷不作逾期处理,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在延期过程中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三是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困个人消费贷,支持年内延期还本付息。四是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五是要对受疫情影响的股权质押、融资融券业务采取展期、尽量减少强制平仓等,指导基金公司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积极发挥专业投资者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抗疫相关企业。

二、加大对市场主体金融支持力度

扩大融资规模,提供融资便利,积极主动服务实体经济。一是要平衡好财务资源、资产质量等目标,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实体经济,要加强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支持,提升融资便利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在受疫情影响的特定时间内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二是根据“应降尽降”、“让利实体”的原则,在落实监管部门规定的减费让利项目基础上,加大降费力度,提前落实收费优惠政策。三是针对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的政策,积极参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困难。四是在必要时要采取就近网点办公、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为企业办理审批放款等业务。五是发挥信用保护工具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作用,积极创设信用保护工具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帮助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六是充分利用信托公司搭建风险资产处置平台,为面临债务危机、处于重组或破产重整程序的企业提供信托服务,助力企业提高风险处置效率,化解经营风险。七是持续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保险服务工作,力推电子服务实现“0接触”,开通理赔绿色通道,提供主动、高效理赔服务,适当扩展保险责任,切实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八是融资租赁公司主动了解承租人的困难及诉求,合理采取展期续租、降租让利等帮扶措施。此外,中信财务应根据各公司实际需要,积极稳妥提升内部支持力度。

三、提高对特定群体金融服务质效

针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一是要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二是要用好用足增加的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等工具,多措并举加大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航空业2,000亿元债券发行的支持力度。三是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审批流程,为保供单位提供灵活便捷金融服务。四是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对其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

四、主动加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支持力度

一是要主动对接重大项目,加大对水利、交通、管网、市政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惠民生、补短板项目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二是要合理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按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不得盲目抽贷、压贷、缓贷或停贷,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三是适当加大对信贷增长缓慢的省(区)信贷支持,确保新增贷款占比要稳中有升。四是充分发挥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五是通过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创新产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五、多措并举支持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一是对能源企业的融资和经营提供便利,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支持煤炭安全生产建设、发电企业购买煤炭、煤炭储备等领域的金融需求。二是做好对新开工水电煤电项目的融资支持,保障其顺利开工生产,为其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三是加大对绿色产业投入,持续对绿色金融领域倾斜资源,加强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持续探索绿色金融交易产品、衍生品和服务创新,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

六、充分保障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一是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缓贷、压贷,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二是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并购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兼并收购财务顾问服务。三是要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度加大流动性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持建筑企业融资连续稳定。四是加大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联动,做好资金闭环管理,主动把握业务机会,开展房地产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七、有效促进住房、汽车等合理消费

一是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支持汽车消费贷款,丰富汽车等大宗消费金融产品,满足居民合理消费资金需求。三是加强对重点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丰富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新型消费、绿色消费、县域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八、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提升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不良容忍度监管要求,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探索简便易行、客观可量化的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推动尽职免责制度落地,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二是要用好央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的政策,加大贷款投放,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三是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拓宽小微客户覆盖面,探索形成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

九、积极支持外贸企业提质增效

一是对于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时受困的外贸企业,不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根据风险管控要求和企业经营实际,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合作,强化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增加信保保单融资规模。三是创新优化外汇产品,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增加汇率避险“首办户”,优化网上银行、线上平台汇率避险模块,提高业务办理便利性,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四是加强产品服务创新,为外贸企业提供涵盖人民币贸易融资、结算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通过单证电子化审核等方式简化结算流程,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效率。

十、支持互联网、信息产业等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依法合规与互联网等平台开展业务合作,支持其利用其获客、数据、风控和技术的优势,向平台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非接触式金融服务,丰富线上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面。二是推进互联网等平台企业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为其做好融资服务工作,为互联网、信息产业等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助力。

十一、支持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产销保障

一是围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二是适度参与粮食市场化收购,主动对接收购加工金融需求。三是加大对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购销、加工等环节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对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保障。

十二、有效管控重点领域风险

一是持续做好房地产行业风险管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配合地方政府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积极应对资本市场波动,增强抗风险能力。在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趋势下,做好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工作,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根据监管要求提高权益投资比例,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三是持续提高管理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大宗商品价格风险。

十三、防范化解集中度风险

一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平衡好信贷适度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强化集中度风险管理和统一授信管理,避免投融资资金过于集中在单一客户、单一行业领域。二是坚守风险底线,坚决退出实力不强、风险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客户,支持优质项目、优质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三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参与大额风险企业的资产处置、项目并购及相关金融中介服务,促进风险化解和市场出清。四是充分利用集团协同化解风险机制,加强产融协同、融融协同,有效降低集团整体风险。

十四、守牢风险底线、合规红线

一是守牢“四个不得”底线红线,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力争不发生重大风险损失,不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不发生重大违规事件。二是要加强风险管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商业可持续原则,持续做好金融支持工作。三是要防范道德风险,加强对资金流向、风险情况监测,确保企业合规合理使用资金。四是严格落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要求,严禁在盘活存量资产过程中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实业板块推出15条举措


一、扎实做好稳岗就业各项工作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作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认真学习领会5月7日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要求,加大稳岗促就业力度。一是做好减负稳岗工作,根据当地社会保险缴费政策,减免、缓交部分社会保险费,积极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补贴,将以前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用于缴纳社会保险,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负担。二是积极稳定劳动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所在地劳动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要求,规范用工管理,稳定劳动关系。三是帮扶重点群体就业,注重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生活困难家庭的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结合经营管理实际和中信集团管理培训生计划,积极响应地方高校的“访企拓岗”活动,强化优秀年轻人才储备。四是优化调整招聘要求,适应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线上招聘力度,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在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入职的前提条件,不得随意毁约;对于基本健康体检项目,候选人近六个月内已在合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且结果合格的,应当认可其结果,原则上不要求其重复体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扎实推进高质量稳增长。一是积极促进经济循环,以稳链补链固链为牵引,积极落实国家保供稳价要求,助力粮食与能源安全。二是加快推进复工达产,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创新工作机制和生产组织方式,最大限度挽回疫情损失。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把业务整合重组作为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四是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更好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五是助力产业生态稳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上早发力、早落实,尽快落地一批“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重大项目,推动在建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六是积极扩市场深挖潜,密切跟踪市场环境变化,加强对行业运行趋势的预研预判,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全力拓展增收增效空间。

三、多措并举加快资金有序流转

树立提质增效思维,优化资金管理方式,提高资金流转效率。一是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及时做好资金拨付,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确保资金调度顺畅有序,为推动现有项目深入实施和新项目落地做好资金保障。二是资金投向应聚焦主责主业,严格控制金融性投资,确保将资金用于支持公司长远发展和稳健经营,提高实体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三是严格按照所签订的各类合同履行付款义务,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立不合理的付款条件、时间,规范账款支付,加强供应链金融支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四、带动产业链生态圈协同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指示,着力提升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更好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一是着眼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整合调动产业链要素资源,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二是强化链式思维,积极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推动研发人才和资源集聚,组织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度交流、优势互补、融通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协同发力,取得更大突破。三是全力稳链补链固链,加大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力度,实现供需对接和行业互助,优化产业生态,形成强大合力,支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五、清理拖欠中小企业应付款项

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履行央企责任,继续做好集团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扎实推进清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压实管理责任,加强监督约束,坚决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体现责任担当,严格杜绝漏报、瞒报、无争议欠款清偿不力等情况发生。二是尽快建立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管理台账,定期梳理分析应付款项,及时将新发现的欠款纳入台账管理,对照清单、逐项销号,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有分歧欠款要加快协商或运用法律手段推进解决。

六、强化研究部署,以优质种业助力农产品保供

一是加强制种加工、物流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信息监测和供需对接,实现重要种子有效供给。二是加大种源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增强对“种业翻身仗”等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力度,推动种业产能、品质和效益的持续稳步提升。三是加强企业运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提高市场地位。

七、顺应政策方向,促进能源供应稳定

一是立足能源结构基本国情,用好国家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各项政策,有序推进优质煤炭储备项目的审批和开发,积极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智能化提升,切实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煤炭生产经济效益。二是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持续提升发电、煤炭和石油开采企业的供应能力,保障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三是利用《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的有利时机,加快新能源领域业务布局,坚持集中和分布式并举,稳步扩大光伏、风能等绿色能源投入,加快实施条件成熟的新能源项目,寻找投资切入点,有序推进储能等前沿领域业务布局,提升能源板块投资、融资、经营、服务一体化能力。

八、坚持国内外并举,助力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一是发挥“贸易加投资和运营”特色,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有序扩大铁矿石、铜、铝等大宗商品开采和贸易规模,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国家大宗商品保障和稳价能力。二是建立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发挥供应链科技助力打通物流瓶颈的作用,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复工达产。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企业要争取进入当地保供“白名单”,更好发挥支撑保障作用。三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持续释放优质产能。

九、立足行业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抓住国家稳投资政策机遇,扩大重大装备的订单组织和生产,增强产业链保供能力。二是顺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趋势,稳步扩大铝轮毂和铝制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三是聚焦重点工程和高精尖领域,攻关特钢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稳步扩大产品系列,推动从材料制造商向材料、技术和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十、发挥协同优势,寻求新型城镇化板块新机遇

一是顺应国家推进水利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趋势,发挥联合舰队优势,积极稳妥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工程设计、承包和投资业务。二是多措并举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利用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盘活存量,为增量项目投入创造条件。三是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集团产融协同优势,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等区域,利用集团金融子公司现有的客户和业务资源,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业务,有效管控风险。

十一、利用政策契机,推动消费领域发展

一是利用国家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政策机遇,强化集团协同,依托集团汽车金融服务和销售体系,拓展新能源汽车综合营销能力。二是顺应疫情后线上迁移加速趋势,加快数字化建设,补强线上运营能力,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能力。三是把握新消费行业趋势,寻求投资并购机会。

十二、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完善风控机制,强化合规意识,从严管控,切实防范化解风险。一是守牢风险底线与合规红线。守牢“四个不得”底线红线,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力争不发生重大风险损失,不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不发生重大违规事件;提高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采取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防范道德风险,加强对资金流向、风险情况监测,确保合规合理使用资金。二是有效管控重点风险。积极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积极践行企业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提高管理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大宗商品价格风险;完善“投融管退”管理机制,确保投前尽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质量,加强投中管控和投后评价,及时跟踪监测和分析研判项目状况。三是强化风险处置应对。积极应对企业经营成本增加风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内部挖潜转型升级,增强抗风险能力;强化风险识别,精准把握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发现风险早处置、早化解;积极应对业务中断风险,制定业务连续性保障预案,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防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或断裂风险,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形,早做预案、积极应对,将断链断供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商业可持续原则来处理风险事件,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十三、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加强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加大应收账款清收力度,切实做好风险管控。一是结合行业特性和自身特点,深入分析应收账款产生的内外部原因,持续深化应收账款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大应收账款清收力度,从严制定清收目标,严格落实清理责任,多措并举,灵活运用司法诉讼、资产抵债、委托专业化公司等方式推动清收和处置,加快应收账款回收速度。三是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客观审慎判断应收账款回收可能性,及时足额计提坏账减值准备,不断夯实应收账款资产质量,不得形成潜亏长期挂账。四是切实做好流动性管理,持续开展现金流预测,审慎制定资金计划,提高流动性风险预警能力,早发现、快处置,严守不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底线。

十四、加快推进产融协同化解风险

充分发挥集团在新型城镇化、先进材料、先进智造、新消费等板块的业务优势,加强与中信银行、华融公司等金融子公司的业务协同,积极推动房地产及其他领域不良项目的处置,通过产融协同方式,积极盘活底层资产,保障项目平稳运营,满足市场合理需求,有效化解不良风险,在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为推动国内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提供支撑。一是借助实业子公司专业化运营,将银行不良债权转化为正常业务,努力实现“时间换空间”。二是借助金融子公司全牌照优势,筛选一批具有较大商业价值且需要尽快处置的问题资产,以及虽然存在流动性困难但属于国家战略支持行业、朝阳行业且具备未来产生稳定性现金流能力的项目,深挖存量问题资产价值,寻找潜在优质并购标的。

十五、努力争取各项财税支持政策

抢抓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红利,积极争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优惠,盘活企业资金,积蓄高质量发展动力。一是加强政策前瞻性研究,紧跟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动态,重点关注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制造业中小企业缓缴税金、社保费缓缴和稳岗支持补贴等新出台政策,精准把握政策要求,依法合规做好政策研判。二是保持与财政部门和税务机关的密切沟通,积极争取优惠政策支持,紧盯政策落地举措及后续政策动向,加强政企指导交流,及时办理退税、缓缴和财政补贴申请,准确完整留存备查资料,确保税收优惠“应享尽享”。三是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积极争取各类惠企纾困专项补贴和资金支持,用好用足各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返回

相关资讯

中信集团党委致全体干部员工新春贺信

2024-02-08

点击了解更多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2024-01-29

点击了解更多

奚国华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

2024-01-24

点击了解更多

中信集团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

2024-01-23

点击了解更多

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董事长张旭接受审查调查

2024-01-19

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