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信金控财富委资产管理工作室出品的《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报告(2025年上半年)》正式发布。该报告按季度定期发布,致力于紧密追踪中国及全球资管行业发展动态,为资管行业提供参考。本期核心观察如下:
我国大资管行业在资管新规后,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形成了涵盖多条子赛道的“大资管”行业版图。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整体AUM达到170.1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4.27%。其中,银行理财产品30.67万亿元,公募基金产品34.39万亿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6.10万亿元(注:数据截至2025年1季度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12.09万亿元,私募基金20.26万亿元,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29.56万亿元(注:数据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注:数据截至2025年1季度末),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13万亿元。
我国各类资管机构的产品规模
(单位: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数据终端、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基金业协会、信托业协会、保险资产管理协会、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普益标准,华夏基金整理
注:受数据可得性影响,部分数据截至2024年末或2025年1季度末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良好,不同类型及募集方式产品表现分化
2025年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良好收益,主要产品平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约0.65%。从投资类型来看,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偏债混合型产品净值表现更佳,二季度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01%、0.95%、0.91%;从募集方式来看,私募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增长率平均0.75%,略好于公募理财产品的0.65%,但公募的固收+型、偏债混合型产品净值表现更佳。
主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025年2季度)
资料来源:WIND数据终端,华夏基金整理
基金策略业绩表现突出,主要公募基金指数均实现正收益
QDII 基金、转债债基、主动股基等涨幅明显,其中QDII基金二季度收益率达6.25%,领跑各类策略。从基金平均业绩来看,2025年二季度,股票型和混合型QDII基金收益表现亮眼,股票型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为7.91%,混合型为10.72%;境内方面,各类资产表现稳健,主要股票型、债券型、FOF基金均录得正收益,此外REITs基金平均收益率为7.57%,表现突出。
主要中证基金指数(股票型、债券型、QDII等)业绩指标(2025年2季度)
资料来源:WIND数据终端,华夏基金整理
主要类型公募基金的平均业绩指标(2025年2季度)
注:对于设立多个份额的基金产品,仅统计主份额的业绩表现
资料来源:WIND数据终端,华夏基金整理
主要类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业绩指标(2025年2季度)
资料来源:WIND数据终端,华夏基金整理
国内大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多方面突破
宏观政策方面
监管精准引导,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落地,引导公募基金实现功能性和盈利性的有机统一,程序化交易监管、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等重点领域政策协同发力,推动资管资金向重点领域倾斜。
产品创新方面
产品创新的新进展直接驱动资管行业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国内首批数据中心REITs将产品拓展至新基建领域;ETF产品方面,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规模突破百亿元,3只突破200亿元;养老金、数字化产品的创新发展也为资管规模增长注入新动能。
业务发展方面
二季度基金行业首家运营子公司获批,推动了金融服务效率提升。资管机构加速拓展东南亚市场,兴证全球基金新加坡子公司获批,进一步打开资管规模扩张空间。
全球视野聚焦低利率环境海外险资资产配置策略
报告中对美国、日本市场险资在降息周期下的资产配置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ACLI(美国人寿保险协会)关于资产配置、持有债券期限结构、质量的数据和LIAJ(日本生命保险协会)关于资产配置的数据,总结出美国、日本险资选择了不同的资产配置思路:美国聚焦国内资产,增加对股票的配置,并在债券方面拉长久期、适度下沉信用资质以获取溢价;日本则选择增配境外市场的债券资产提高组合相对收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