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专注铝车轮,实现销量连续17年位居全球第一,并建设两座全球铝车轮行业“灯塔工厂”,成为世界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这是中信集团旗下先进智造板块企业中信戴卡交出的答卷。
文|中证报 于蒙蒙
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调研中信戴卡,近距离观察这家车轮“销冠”如何兼具“技术狂魔”特征。中信戴卡董事长、总经理朱志华直言通过“灯塔工厂”实现了生产全链条智能化,可概括为智能铸造“零缺陷”、AI视觉“毫厘必较”、预测性维护“防患未然”,这些技术让生产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实现效率与质量双跃升。
如今,中信戴卡不仅“入地”,还在探索“上天”。朱志华强调,中信戴卡积极落实中信集团“星链”工程,其中在新兴产业“造星”方面,加速布局新兴产业,探索低空经济、具身智能,依托戴卡优势,聚焦未来产业轻质结构件等产品开发,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线“灯塔工厂”
生产全链条智能化
走进中信戴卡位于秦皇岛的工厂车间,或许要颠覆许多人的传统认知。
记者在车间内注意到,熔炼、热处理、机加工、涂装等工序环环相扣;流水线旁,铝车轮接受X光无损探伤智能识别系统的“体检”;在控制室内,生产环节的多项数据都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异常会自动进行报送。
眼前看到的这些景象正出自全球铝车轮行业首家“灯塔工厂”——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2021年9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灯塔工厂名单中,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在全球上千家候选工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成为河北省首家、中信集团首家、也是全球铝车轮行业首家“灯塔工厂”,填补了该行业“灯塔工厂”的空白。目前,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年产轮毂300万只,80%以上为高端产品。
谈及“灯塔工厂”带来的变化,朱志华颇为感慨,他直言,中信戴卡灯塔工厂通过 “AI+物联网+知识图谱”三引擎驱动,实现生产全链条智能化。可概括为智能铸造“零缺陷”、AI视觉“毫厘必较”、预测性维护“防患未然”。
全球首创人工智能X光无损检测技术
在铸造环节部署多任务机器学习算法,实时分析模具温度、压力等500多个工艺参数,动态优化工艺曲线。例如,AI通过对比3万组缺陷数据与工艺图谱,自动校准设备参数,使产品不良率显著下降,OEE明显提升。
针对铝件复杂外观质检,创新采用AIGC增强技术——用生成式AI合成10万个缺陷样本训练机器人。这套系统搭载立体光场成像,能在0.5秒内识别0.02mm级裂纹(相当于头发丝的1/4),将质检效率提升85%,新产品调试周期缩短45%。
基于知识图谱构建模具寿命模型,通过LSTM算法预判故障节点。例如提前48小时预警关键模具失效,使维修响应速度提升32.5%,模具寿命大幅延长。
“总结而言,技术让生产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实现效率与质量双跃升。”朱志华如是说。
AIGC(工业视觉模型) 强化的复杂部件检测机器人
瞄准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灯塔工厂”能落地中信戴卡,背后是公司深厚的技术积淀。
据悉,中信戴卡始终保持研发投入强度达3%以上,达10-15亿元,近年来技术研发投入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十五五”期间预计将投入75-8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
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也让中信戴卡在业内拥有领先的服务能力。目前,中信戴卡具备多样化的铝制零件主流成型技术和连接技术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类别产品的轻量化要求。包括铝合金铸造(包括低压铸造、差压铸造、高压铸造、高真空铸造、铸造+旋压)、锻造和挤压技术。铝合金焊接、粘接、铆接、螺接和配套件装配连接技术。其中车轮产品能够提供一百余种表面状态以满足全球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其中,戴卡鸿叶便是一个经典案例。中信戴卡在2024年7月成功研发了“Dicastal LEAF”(戴卡鸿叶)轻量化车轮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实现减重5%-15%,可适配乘用车、商用车两种车型,已成功获得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正式订单,助力其实现整车减重4公斤,加快向极致轻量化迈进。
戴卡鸿叶车轮不仅是技术能力的体现,更是公司研发理念的升级。朱志华表示,目前,中信戴卡已经构建了设计、材料、工艺“三位一体”轻量化研究体系,在保证产品安全性、满足技术标准、符合法律法规、具备成本优势的前提下,从仅提供“产品”向“产品+技术+服务”转变,从拷贝开发供应商向轻量化合作伙伴转变,能够为主机厂提供全方位系统性轻量化综合解决方案,助力整车开发目标达成。
Dicastal LEAF”(戴卡鸿叶)轻量化车轮系列产品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品牌,相继布局低空经济。而这对于中信戴卡而言亦有所触动,围绕其核心优势进行延伸无疑成为重要增长点。
中信戴卡的转型动作不可谓不快,相关项目在去年立项,今年相关产品已成功落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新兴业务领域,中信戴卡依托轻量化技术研发优势,不断推动低空经济与具身智能拓展。目前已完成4款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及轻量一体化关节模组原型机设计。人形机器人结构件采用正向轻量化设计,匹配铝、镁合金压铸工艺,实现减重20%以上,效率大幅度提升;关节模组创新性应用铝合金材料并采用双编码集成架构,实现减重15%,定位精度提升30%。
“铝翎”机器人骨骼框架模型
这一转型与中信集团的“星链”工程关系密切。中信集团早前提出实业“星链”工程,开展传统产业“焕星”、新兴产业“造星”、未来产业“探星”三大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朱志华强调,中信戴卡作为中信集团先进智造板块的代表企业,将深度融入“星链”工程的战略框架,推动实业转型升级。其中在新兴产业“造星”方面,开拓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推动副车架、一体化和碳纤维产业做大做强,探索低空经济、具身智能,依托戴卡优势,聚焦未来产业轻质结构件等产品开发,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返回